影响普洱茶转化的三大因素
2024-06-21
影响普洱茶转化的三大因素
普洱茶是一种能够在时光中发生自我变化,自我提升的茶品,故也就有了“越陈越香”的价值。年份对于好的普洱茶收藏来说,是一股助推力,但有时也会出现反作用。所谓的反作用,便是影响普洱茶在后期存储中良好转化的三大元凶,我们将其概括为:原料、工艺和存储。
- 原料

- 工艺
- 采摘:一般常见的采摘方式是用指甲掐断茶芽,普洱茶它是鲜嫩的根茎部分直接掰断,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。
- 萎凋:采摘后几个小时内,要迅速回到阴凉处把茶叶摊开进行萎凋。因为海拔高紫外线比较强烈,刚采摘的鲜叶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散热,轻则叶片会闷老,影响茶叶的品质,重则会被闷坏、闷熟,茶叶报废。及时放置在阴凉处既保留了茶叶的鲜嫩度,又能挥发掉鲜叶上多余的水分,便于下一步的杀青工作。
- 杀青:现在很多工业化制茶机器代替了手工工艺,使工艺标准化,极大的减少制茶过程中的失误概率,进而提升了产量;但是传统的手工工艺也有不可代替的优点,比如说传统的铁锅杀青技术是在270-320℃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翻炒,开始翻炒的前几分钟,鲜叶的表面温度会迅速达到80℃,这个过程直接有效的破坏多酚酶的活性,随后是否保持温度进行闷、抖方式的炒茶结合。不同的季节会适当调整闷和抖的时差,每一个细小的节点都会对制茶师傅非常大的考验。杀青过后摊晾。
- 揉捻:这个步骤是为了给茶叶塑形,也是为了疏通茶叶的脉络,将内物质释放。这个步骤手工和机器操作同样有着很大的区别,人工揉捻更加柔和,而不是大力的破坏细胞壁,细胞壁破坏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后期茶叶的耐泡度。揉捻之后进行晒青和剔捡,普洱茶毛料即制作完成,也就是普洱生散茶。
- 发酵:是熟茶整个工艺流程的重中之重,发酵的温度和给水量都要受到专业发酵师傅的把控。

- 仓储
- 专业仓储空间:仓储经验、存茶空间大、存茶量多、专业的存茶设备,分仓摆放,通风设施,应急情况处理能力,专人转管,完善的仓储体系,大批量存茶;
- 家庭存茶:纸箱存放、离墙离地,注意存储环境,温湿度和人体适应环境相似,避免过于干燥和湿热;温度控制在25-30℃,湿度控制在70%以下;

云河茶厂倡导“好水好茶好工艺好仓储”的理念
好茶——指的是选自原始生态海拔1600-1900米的高山大树茶;
好水——云河特色白沙井水,白沙井水源自火山熔岩层渗透的地下水,水质清凉甘甜,富含矿物质,使云河茶汤色透亮,口感丰富,品质独特,甘、顺、亮、滑、醇、厚、绵。
好工艺——云河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制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,最大呈现了云河茶特有的勐海风味和口感特点,原料至少须储存两年以上方能流入生产。在发酵过程中,发酵温度、给水量,都受专人严格把控,控制点把握须恰到好处。
好仓储——2019年,云河在珠海建立建筑面积20000余㎡仓储基地——仿自然仓,模拟一年四季“春夏秋冬”气候特征,通过“入仓类别化、仓管数据化、车间无尘化化、仓储自然化”的仓储执行标准,对空气、温度、湿度、纯净度进行实时监控,各项指标一旦达到上限,整个系统会自动运转,大概2小时内,更换仓内空气,以最快的速度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当温度在25-30℃以下、湿度在70%以下时,不会对茶叶进行人工干预,使茶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转化。云河设立“原料仓、成品仓、精养仓、醒茶仓”,生、熟茶分开,做到“仓之有法.储之有道”。